Translate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孽子》讀後感想

所有嚮往樂園的地方都證明這個世界並不夠美好。

        白先勇的《孽子》和金庸《倚天屠龍記》相同,主要是在寫男人與男人的感情,不同的是《孽子》在寫情慾,《倚天》在寫每種義氣的堅定。對我來說,孽子的故事有非常有趣的世界觀與人際關係,而情慾的部分則是常人大多都能體會的,縱使今日的世界異性戀者還是居大多,但是那種人間沙漠渴求的親密關係,是源自於人們與生俱來的認知之上。

        這本小說裡面出現得女性角色不出三人,主要的兩位是小玉的姨娘跟主角李青的母親。她們的存在襯托出李青與新公園裡面的那群少年,一樣有著破碎的家庭關係。白先勇建立起少年們在都市社會邊緣,在生命求生存之中,自然順應自己的生活方向改變性傾向。「情慾」所發展的肉慾跟愛情之間,到底有何分別?透過同性戀不被他們所依憑的樂園外的世界所接受的那種眼光,同性戀的情感像是自然發生的從故事底層被建構出來。李青的家庭問題中,母親的背叛使得他對於母親的偏心跟不負責任質疑母親作為女性,那些溫柔跟母愛充滿質疑。儘管質疑仍是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回去多看看她,直到真正遇到母親時,母親的模樣跟偏愛,轉化為各種誤解與歉疚終至死亡時她的母親都不能自我釋懷。

        故事中傅崇山與兒子傅衛的關係,是最深沉的一段關係。《孽子》的首部〈放逐〉,只用一段文字就解釋李青為何要離開自己父親到新公園過著困難的生活。李青的生命與故事,使得擁有不同價值觀的父親再也不能接受他。這樣的社會價值觀,透過傅崇山與傅衛當年的情況,以及王夔龍跟他作大官的父親之間,都能不斷應證。父子之愛本不該與同性戀關係有衝突,那是一種親情的表現。可是,當一個父親要作在高位時,他同時不能面對那種輿論壓力,以及來自於自己對於人類是必須與女人結合而非男人結合的觀念,是種糾結的情感。李青是看到傅崇山曾經對王夔龍:「你父親不是不想見你,是不忍心見到你。」才開始回頭思索父親的寂寞,那模樣是可憐的。傅崇山在跟王夔龍重逢後提完這些話,又自己為何能理解王夔龍父親的那種心情說給李青聽。

        傅崇山當年也不能理解兒子的同性戀行為,雖然自己沒有查證過虛實,但其實極度後悔在軍法審判的前對傅衛冷漠強勢。傅崇山不願意聽傅衛解釋後,縱使知道兒子的心高氣傲,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在審判之前飲彈自盡。傅崇山失去愛子後,不能原諒兒子的行為,跟失去孩子的痛苦是纏繞在一起的,沒法被分割,也難以用時間去沖淡。直到遇見阿鳳,讓龍子王夔龍必須出逃十年的那段故事,傅崇山才在阿鳳身上看見新公園。這也成了為何傅崇山自己不是同性戀,但是默默給予新公園官系內的同志們許多幫助。這還包含開放自己的場所給同性戀們適時歡樂,以及偶爾收留、幫住幾個人。傅崇山之後的作為,顯示出他父愛的延伸。或許可以解釋是對傅衛當年的事情,父愛的慢慢釋懷跟諒解,或許也可以解釋是一種對於傅衛之死的彌補與歉疚,父愛傳達出無奈的哀傷。可是,傅崇山在傅衛死後漫長歲月的寂寞,只能在新的孩子們身上得到父親該付出的慈愛,始終是唯一最好的解決方式,也是一再傷悲的面對方式。直到傅崇山過世,王夔龍抱著棺材哭泣,才能明白傅崇山對於王夔龍的身分不再只是叔父,而是王夔龍父親的影子。同樣的影子也反映在李青身上,他也漸漸想念跟理解父親的痛苦。

        龍子與阿鳳的故事,在新公園裡面流傳的高度是傳說。然而,這樣一個傳說的真相勢極為痛苦的悲劇故事。第二部的開頭,楊教頭就給李青暗示王夔龍是個不錯的交往對象。王夔龍對李青的感情,除了是自美國那段苦旅回來後的反照外,也夾雜著當年對著阿鳳未完的感情。龍子王夔龍到底有沒有殺阿鳳,不是故事的重點。而是龍子如何對家人交待的那種心情,年輕的時候不能理解而只能遵著父親的遺命:「我如果還在,就不要回來。」他仍無法對於阿鳳的事情完全放下,而那種同性戀的關係,在故事所處的時代,縱使王夔龍的身分不是高官兒子,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社會地位,難道社會就容許他對於同性的那種情感嗎?答案其實也反映在李青等人身上,是不可能發生的。於是,本來看似為所欲為的那種身分得不到解套時,轉而成為一種憤世嫉俗的心態。

        《孽子》之中的每個城市都不是同性戀者的故鄉,男同志從家鄉到異鄉之所以感到輕鬆,是那種認識的人都不在身邊,不會太深刻憶起他們受苦的回憶。雖然第四部李青收到舊友們新去處的來信,然而我並沒有像是李青對於他朋友們的未來感到光明,而是看到龍子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在他們身上。若是國外真的非常美好,為何王夔龍在祭拜完父親後不打算回去美國過著逍遙日子呢?上帝如果存在,那麼伊甸園代表的是世界的墮落跟殘酷讓亞當與夏娃沒法在外面自由自在生活。新公園外面是同志不能面對的殘酷世界,而樂園的維持是需要同性戀者們的團結、努力與一些規矩。《孽子》的故事是虛構的,世界卻是真實的。

        城市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當它大的時候,永遠找不到想找的人,可是會找到擁有相似形貌或者內涵的人。當它小的時候,永遠走不出一種沒落,卻意外會遇到自己可能認識的人。龍子與阿鳳的故事,在他們那圈子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可是對於主角李青來說,他沒想過會從傅老那邊聽到完整的故事。或許對於他們來說,台北這座都市永遠充滿著希望,容納下本該活在貧民窟裡面的這群人在屬於自己靈魂該解放的地方,繼續生存。《孽子》的故事發生的地點都很一般,其實凸顯出的是都市人生活的自由。每種自由凸顯出同等該保持自由的靈魂,其實沒有那麼該被歧視、該被質疑,因為那些被人指指點點的行為,其實都並沒有什麼。

        所以,《孽子》看完之後,真的有一種淡淡的哀嘆盤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